探月社区成员请进

探月项目

每一个项目都像一段探险旅程,我们像侦探一样,不断追问,在好奇和勇气中,尝试解决每个难题。

每年,小初部在各学科的教学中会设计各式各样的跨学科项目,涉及生命教育、可持续发展、视觉艺术、人工智能等方面,学习者们在农田中、在教室里、在户外空间探索这个世界,发现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并尝试回答或解决这些问题。

STEAM技术与创新可持续发展小学

零碳建筑-构建可持续的未来

涉及学科:建筑学、环境科学、工程学、物理学 项目主题关键词:零碳建筑、可再生能源、智能建筑、碳中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挑战。科学研究表明,建筑行业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占据了全球总碳排放量的相当比例。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纷纷采取行动,致力于减少建筑领域的碳排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积极响应国家的“双碳”目标(碳达峰和碳中和),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本项目应运而生。它旨在通过跨学科合作,设计和建造一个零碳建筑模型,展示如何在建筑中实现最小的环境影响和最大化的能源效率。学生将学习零碳建筑的基本原则,包括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整合和资源管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建筑设计中。 项目的核心是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设计并建造一个包含可再生能源系统(如太阳能板)和绿色建筑技术(如绿色屋顶、雨水收集系统)的建筑模型。学生需要考虑建筑的能源需求、材料选择、环境适应性以及美学设计,最终通过模型展示和口头报告,向观众解释他们的设计选择和零碳目标的实现方式。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零碳建筑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设计的能力。这个项目不仅是对建筑学的一次实践探索,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次深刻体验,更是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贡献一份力量。
STEAM技术与创新生命教育小学

鸡菜共生系统的探索 - 从生命到生态的学习之旅

涉及学科:生物学,生态学,工程学 项目主题关键词:生命周期,生态循环,工程设计,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以鸡的生命周期为主线,结合生态循环和工程设计理念,打造一个鸡菜共生系统,以实现可持续农业实践。学习者将探索鸡的孵化、生长、饲养及其与植物共生的全过程,并通过工程设计和科学实验不断优化系统。项目涵盖鸡蛋孵化及小鸡成长阶段,鸡舍的建设和管理,微生物技术在鸡粪处理中的应用,以及生态共生系统的持续优化。学习者将通过动手实践、团队合作和科学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理解生态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
数学信息科学技术与创新初中

3D几何模型设计

在这个跨学科项目中,学生将结合几何(数学)和基础计算机科学(3D CAD建模),通过拼接常见的几何立体(例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来设计并3D打印一个全新的物体。 真实情境: 学生想象自己需要设计一个小型物品来实现某项特定功能,例如收纳装置、桌面摆件或装饰性模型。在此过程中,他们会学到如何通过形状、尺寸、角度的不同选择来影响成品的美观与结构稳定性。 核心活动: 构思与草图:学生先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各类物品,进行头脑风暴并以几何立体为基础绘制初步设计草图。 CAD建模:学生在友好的3D CAD环境(如 Tinkercad 或 Fusion 360)中导入或创建几何形状,重点练习对齐、缩放、以及布尔运算(合并/相减)等操作来组合出完整模型。 数学衔接:学生估算模型的大致表面积与体积,并预测3D打印所需的时间或材料;同时,还会根据稳定性与重量分配等因素进行问题求解。 迭代打样:学生打印出小尺寸原型,观察缺陷或可改进之处,随后调整模型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再次打印。 展示与反思:学生最终展示自己的3D打印作品,阐述设计决策,并反思几何知识与计算机科学技能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数学政治与社会小学

模拟小店购物体验

涉及学科:数学 项目主题关键词:货币,价格计算,角色扮演/团队合作,购物体验,找零,交易 在二年级数学课程的"Money"单元中,学生们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模拟开设小店来应用他们学到的货币知识。学生们分组,轮流担任顾客、店员和收银员的角色。活动流程包括: 给商品定价格:学生根据商品的特性和价格计算知识,为商品定价。 角色分配与互动:学生们将轮流扮演顾客和商店工作人员,通过互动了解商店运营和交易的过程。 模拟购物: 顾客组持有模拟人民币,前往各自摊位购买商品。 店员帮助顾客挑选商品并告知总价。 收银员负责收款,并根据需要找零。 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更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了他们对货币管理、价格计算与社会互动的理解。
STEAM技术与创新生命教育小学

忆界-建造我的家庭数字生命体

涉及学科:计算机科学、伦理学、语文、设计学 项目主题关键词:数字遗产保护、AI与人性边界、记忆数据化、跨时空对话 在“忆界”项目中,四年级的学习者将探索人工智能在家庭记忆传承中的应用。作为数字记忆的创造者,学习者们将收集、整理亲人的声音、影像、手写文字等资料,并利用AI技术生成家庭数字生命体。学习者将经历从记忆收集、数据整理、AI合成、伦理评估到最终存储和展示的完整流程,理解AI技术的潜力与挑战,并探讨伦理与隐私保护问题。最终,每位学习者将完成一个个性化的“数字生命胶囊”,存储他们的家庭记忆。
STEAM技术与创新初中

Arduino驱动的绘图机器人:融合艺术、工程与编程

学科/科目: 工程学 计算机科学(编程) 艺术与设计 数学(几何、测量) 主题关键词: 机器人技术与自动化 创造性问题解决 跨学科学习(STEM + 艺术) 实践工程 在本项目中,学生们利用Arduino微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基础机械组件设计并制作了一台绘图机器人。受Instructables网站上Arduino绘图机器人的启发,该项目融合了工程、编程与创造力。学生们以团队形式组装机器人,编写并上传代码以控制其运动,并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最终目标是打造一台能够绘制几何图案与设计的实用机器人,展现科技与艺术的交汇。
图书馆课可持续发展小学

“像爷爷一样做东西”---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可再生物品

涉及学科:艺术设计,科学,语言文学 项目主题关键词:回收可再生资源,审思现有消费观念对地球的影响,公民责任 《爷爷一定有办法》讲述了爷爷把旧毯子变成各种新物品的故事,传递出物尽其用、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在资源紧张、环保需求迫切的当下,该绘本为启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关注回收可再生资源提供了极佳切入点。让参与者深入理解回收可再生资源的概念、种类及重要性,知晓生活中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如纸张、塑料、金属、织物等回收利用的流程。激发参与者对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减少浪费的消费观念。锻炼参与者动手改造旧物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参与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带动身边人共同参与环保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