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社区成员请进

驱动问题

  1. 中国古典文学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构建文本的的主题内涵?
  2. 如何识别和理解作者的语言特点及言外之意?
  3. 如何将一个好故事改编为一个好剧本?

项目介绍

涉及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项目主题关键词:古典小说,整本书阅读,文本分析,创意写作


《西游记》作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可谓是流传甚广,曾多次被拍成电影、电视剧、电子游戏甚至主题乐园。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十分引人入胜。


整本书十分擅长塑造人物,无论是取经团队主角团,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角色,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小说的思想也比较复杂,儒、释、道都有所涉及,后世对它的主题的阐释也多种多样。抛开小说的宗教外衣,对今天的同学们来说,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为了理想披荆斩棘的励志故事。社会当中也有人把它当做职场斗争的黑童话,还有人把它当做修行宝典,魔改IP的素材源泉....其中不乏很多脱离文本的二次甚至多次创作,出现了一千个读者眼中的一千种取经故事。


在这个任务中,学习者将首先作为一名读者,近距离精读接触西游记原版故事,从小说中找出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分析一下其情节结构模式,包括如何和开头、如何结尾,妖怪有何来历,唐僧师徒如何渡过难关等,运用课堂所学的文本分析方法,从主题、结构、用词、作者的观点与目的和故事发展五个维度对该故事进行分析。


然后作为一名续写/改写作者,大胆发挥想象,自己来创作一个取经路上的新故事,在摸清原著“故事套路”的基础上为取经团队除九九八十一难外再制造一难,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并邀请对西游记”略懂“的读者们来读一读,看看TA们是否能够发现你的作品与吴承恩先生写的原著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真假难辨的程度如同区分六耳猕猴与孙悟空一般。


此外,学有余力的学习者还可以在完成改写或续写基础上化身一名编剧,将其改编为剧本,然后招募并组建剧组,将自己创作的“多此一难”戏剧故事搬上新年Gala的舞台。

核心素养

思维习惯

  1. 同理心
  2. 保持好奇


认知能力

  1. 批判阅读
  2. 文本分析
  3. 叙事写作


学科知识

  1.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